我校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6月23日,广州新华学院在东莞校区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校级决赛。学校副校长李毅,学生处处长刘景毅、副处长刘艳,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李伟林、副院长刘琰琳,校团委副书记李梦华及师生代表出席活动。
本次大赛特邀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超、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星明,广东决策研究院研究员、高级经济师周兆晴,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蒲伟,淞果(广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龚凯担任评委。大赛由学生处副处长刘艳主持。
李毅副校长讲话
学生处副处长刘艳主持大赛
决赛路演现场
决赛现场,10支参赛队伍通过项目路演、实物展示及情景化讲解等形式,全面呈现项目的技术内核与应用价值。这些项目聚焦医疗健康、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深度结合,充分展现了广州新华学子敏锐的创新思维、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赢得了现场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
评委老师点评
华南理工大学刘志超教授发言
华南理工大学张星明教授发言
评审环节中,评委专家们围绕个人成长、项目创新、产业价值、团队协作等维度给予参赛团队专业性的指导和建议。
赛后,刘志超教授和张星明教授作总结发言。两位专家充分肯定了参赛项目的创新性与实践价值,并从技术前沿性、商业模式可行性、社会价值三个维度对参赛项目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这些项目充分展现了我校学子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突出的实践能力。同时,专家们针对部分项目在市场定位精准度、成果转化路径等方面存在的提升空间,并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建议,为参赛团队后续优化项目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经过激烈角逐,《节尽所能——基于DeepSeek大模型的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与智能检测装置》《生命哨兵——智能感知卒中预警及XAAS平台服务系统》项目荣获一等奖;《气道先锋——创新人工气道呼吸训练器》《苍穹卫士——全国产化民用无人机反制系统》《婴为爱——智能仿子宫保育系统,护航婴幼儿健康成长》项目荣获二等奖;《渔察秋毫——智能监测赋能湛江水产振兴》《蒲牒写书——以香蒲为笔,书写乡村助农新华章》等5个项目荣获三等奖。
学校副校长李毅(右一)、华南理工大学刘志超教授(左一)
为一等奖获奖团队颁奖
学生处处长刘景毅(左一)、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李伟林(右一)
为二等奖获奖团队颁奖
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刘琰琳(左一)、校团委副书记李梦华(右一)
为三等奖获奖团队颁奖
大赛最后,李毅在讲话中代表学校向获奖团队表示热烈祝贺,向为大赛付出辛勤努力的评委、老师和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他强调,创新创业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将持续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为同学们搭建更好的平台、提供更优质的资源,助力同学们的梦想扬帆起航。同时,他也殷切期望同学们以此次大赛为契机,不断提升创新能力与实践水平,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现新华学子的风采。
此次大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校选拔了一批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参赛项目,更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模式,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为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接下来,学校将持续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助力更多优秀项目在更高舞台绽放光彩。
大赛合影
学生处供稿
文/郭孟孟
图/利明蔚 郭天泽
审校|刘景毅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