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华师生共叙张益唐教授开学第一课感悟
当大师的“归途”遇见我们的“出发”
金秋送爽,学术满堂。9月15日,世界著名华人数学家、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张益唐教授应邀做客广州新华学院“学者讲坛”,以“我的归途,恰逢你们的出发”为题,为全体新生带来了一场启迪思想、触动心灵的“开学第一课”。
张益唐教授于学校体育馆主讲开学第一课
讲座中,张益唐教授以真挚而生动的讲述,分享了他传奇的学术历程与深刻的人生体悟,与在场师生展开了一场关于理想、坚守与时代使命的温暖对话。讲座虽已结束,思想的回响却未曾停歇。连日来,悠长的余韵持续在校园中激荡。
张益唐教授与我校青年教师畅谈科研
我们在讲座结束后第一时间采访了多位师生,记录下他们鲜活的感受与真挚感悟。随后,更多师生通过多种渠道继续发来深切体会。此刻,让我们共同听听他们的心声,感受“归途”与“出发”交汇时所迸发的精神力量与时代共鸣。
管理学院辅导员温小婷表示,在讲座中,张教授在数学领域道路上屡遭挫折却始终坚持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她。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激励她在事业与生活中不断向前。她也希望新生们能够学习张教授的精神品质,始终保持好奇心与毅力,勇敢追梦。
会计学院辅导员贾宇晗谈到,本次讲座以张教授为榜样,搭建了价值引领与理想激励的重要桥梁。张教授展现出“热爱可抵困难,坚持终能创造价值”的信念力量,鼓励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服务社会、贡献国家的大格局中,在面对困难时不断提升自己的韧性。
2025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池宇豪表示,通过本次讲座,他明白了热爱对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也体会到家人支持所带来的精神力量,对一个人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他诚挚地感谢张教授的分享,自己将在接下来的学习与生活中朝着更远的目标前行。
2025级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学生罗瑞希谈到,张教授至今在学术道路上不断钻研、持续探索的精神,使她深刻体会“终身学习”的真正价值。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张教授以自身为例打破对所谓“真理”的盲从自信,这激励她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保持探索。
2025级会计学专业学生郑伊晴通过聆听张教授与数学之间奇妙的故事,让她真切感受到坚持、热爱的力量。她将在大学四年中,不断找寻自己所热爱的学科或事物,让自己沉浸与挖掘,成就四年后不一样的自己。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系教师张道远表示,作为一名高数教师,张益唐先生的“开学第一课”让他深受触动与启发。张益唐以自身经历诠释热爱的力量——童年因一本《十万个为什么?》萌生数学梦,低谷时凭热爱坚守研究,这份对学术的纯粹追求,正是教师们需传递给学生的精神内核。“先生强调的‘无傲气但要有傲骨’‘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不仅是对学生的寄语,也是对教师教书育人的指引。”张道远谈到,未来教学中,他会借鉴张益唐的理念,加强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精神成长,鼓励他们锚定热爱、直面挫折,用自身言行助力学生在求学路上坚定信念、踏实前行。
2025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雷子谦表示,张教授的讲解让他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从日常使用的APP,到医院的检查设备,再到工厂里的智能机器,背后都依赖AI技术驱动,未来其应用将更加广泛。张益唐还深入阐述了数学与AI的紧密联系,指出AI并非凭空产生,而是建立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这堂课让他意识到,若想真正掌握AI技术、在未来有所作为,必须夯实数学根基,否则不仅难以理解AI的核心机制,更难以参与其前沿发展。
2025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刘漫绮表示,她通过线上直播聆听了讲座,最令她动容的是教授回忆打工岁月:手指沾酱仍在草稿纸上演算,客人催单才慌忙擦手。那种困境中不松劲的姿态,比任何豪言都更直击人心。她说,身为人工智能专业新生,人工智能少不了对数学的钻研和探讨,教授受《十万个为什么》而启迪数学,我们对AI研发也需要对数学的求真精神。直播结束良久,她心绪难平——这开学第一课,激励她立志四年深耕数学,在自身领域做出有意义的事。
2025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陈奕轩表示,非常荣幸能在现场聆听张益唐教授的精彩讲座。教授以其攀登“孪生素数猜想”高峰的传奇经历,为同学们生动诠释了何为“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执着与热爱。他面对困境时的从容与坚持,以及对数学纯粹本质的深刻洞察,令人无比敬佩。这堂课使他明白,作为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领域的探索者,要敢于瞄准基础理论与关键难题,耐住寂寞,保持好奇,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在科技创新的征程中勇毅前行。
2025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张栩茵表示,张教授教导同学们要坚守最初的热爱与好奇,她认为这份初心需从小培育,如同呵护幼年播下的种子。讲座也让她深知家人的重要性,家人是避风港与支持者,能在失落时给予鼓励和信心。张教授还强调,唯有积极进取才能把握机遇,我们需时刻做好准备,避免在关键时刻手忙脚乱。作为人工智能专业的新生,她认为同学们正值大有可为之时,应当以饱满精神向未来出发,勇敢闯出属于自己的天地。
2025级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陈欢婷表示,“我的征途恰逢你的出发”,张益唐教授把1980年的自己“折叠”到2025级面前。那年《十万个为什么》里一句“读者加油吧”的空白定理,点燃张益唐,也点燃她。北大数学系不是终点,兴趣才是永不靠岸的船。七旬张教授仍说“这也是我的新出发”,让她相信,真理的海岸线同时向两代探险者靠近。她表示,从此她将不断挖掘兴趣、培养自身,把一个个未解的问号化作逗号,并努力找寻句号。
张益唐教授的分享如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广大师生中漾开层层思索与感动的涟漪。从资深教授到青年学子,从理性思辨到情感共鸣,这些真挚的感悟不仅是对个人学术与人生道路的反思,更是对广州新华学院建校二十周年所积淀的学术传统与育人精神的美好印证。愿这份由智者点燃的火种,照亮每一位新华人前行的道路,在学术的星空下,写下属于自己的崭新篇章。
新闻中心供稿
文/何宛桢
图/利明蔚 蔡铭莉冯展豪
采访/陈辉龙 罗颖琪 谭紫晴
审校|李波
编辑|何宛桢
责编|李波
审核|陶强